找到相关内容31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清初丹霞山别传寺诗僧简述

    大多数作品都表现出更为直抒胸臆的畅达。就像写梅花,澹归有《梅花兴》二十七首,都是即物赋诗,所谓状物者。与天然《梅花诗》相比,稍嫌着相,就是因为他写得疏快直白,不像天然之作那样空灵而深沉,幽远而超迈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0448175.html
  • 论法眼宗对佛教经典的汲取

    虑妄。欲言言不及, 林下好商量。”此诗体现了心物圆融、事理一如的感悟。理事圆融并非人为的安排,而是本 来如此,是一切现成。《禅的超越性》谓:“一切自然环境,皆自性也。只是吾人心为境迁 ,处处着相。遂使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63553515.html
  • 临济禅·赵州禅·安祥禅

    着相为禅,内心不乱为定;安祥禅也是禅,但是禅的稀释与延伸。现代工业社会里,时间就是金钱。要信佛教,每天打坐几小时,哪有这么多时间,老年人还好些,退休养老了,年轻人不容易接受,在台湾上班要考勤,迟到几分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0754421.html
  • 唐代敦煌佛教造像浅析

    之中。禅宗是讲“空”的,反对“着相”,所以,禅堂中从不供奉佛像。禅宗的思辨,以空为美的审美意识,虽然没有直接的被表现成某种具体的造型,但是禅宗的理念也影响着其他的佛教宗派,包括对整个中国绘画的影响都是...

    孙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2255144.html
  • 宁玛派与禅宗思想渊源之考辨

    照的一面,这个问题在《坛经》中也体现得很充分。这一点连刘立千大师也认为: “禅宗是显教,只讲悟心,不说除心而外还有物,多讲光明怕着相起执,反人魔道,故不强调而已。”⒁ 但是宁玛派对“明”的强调要远远...

    朱丽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2158581.html
  • 佛教法师和当代心理学的对话(2)

    罪恶捆绑这一类的作为,《维摩经》里有个故事值得宗教师来反省。故事是说,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对两个犯律行以为耻的比丘,依律解说其疑悔,维摩诘就告诉优波离不要照本宣科,以免「着相」:唯,优波离,无重增此二比丘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3559968.html
  • 论禅宗思想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

    东西就是“着相”,“本性自有般若之智,自用智慧观照,不假文字。”e慧能以后的禅宗大师破除经典的束缚,干脆反对念经,反对一切语言文字。伪山灵佑问仰山慧寂:“《涅檠经》四十卷,多少是佛说?多少是魔说?”...

    汤一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2565745.html
  • 诺那上师汉地法系弘法事略与影响

    致力结合禅密,曾谓:“禅宗即大密宗。”强调学佛在一心不乱,求自心明白。“所谓一心不乱者,是不要将心收住,又不要将心放开,又不要执着,又不要着相,不取不舍,住于不心,住于不法,无相无行,无动无乱,寂静涅槃...

    陈声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3067996.html
  • 摄净归禅与摄禅归净——中国净土宗发展历程探析

    只有禅宗和净土宗幸存下来,二者的矛盾就更明显了。禅宗与净宗人士经常彼此攻击。参禅者主张“即心即佛”,讽刺净宗的“着相”;净宗则认为自己是“仗佛加被”,贬禅僧为“浮泛”。二者在冲突的同时,也开始逐渐靠拢...

    王公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3868905.html
  • 论中国佛教忏悔伦理的形成及其理念蕴涵

    慧能在他的《坛经》讲话中,一方面传授「无相戒」,一方面讲说「摩诃般若波罗蜜法」。[12]所谓「无相戒」,乃是慧能禀承达摩以来所建立的中国禅宗传统,在「戒禅合一」的前提之下,强调「持戒而不着相」。慧能自...

    游祥洲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2871093.html